北京大学尚俊杰:教育游戏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19TGDC

北京大学尚俊杰:教育游戏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19TGDC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06
存量频强赎增量难放量 可转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 报道:美国考虑对俄罗斯影子船队实施新制裁后续反转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东方雨虹业绩承压实测是真的 收盘:美股周二收跌 疲软数据及关税威胁拖累股指走低官方通报来了 加密巨头Coinbase拟发行20亿美元可转债,股价应声大跌实时报道 存量频强赎增量难放量 可转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 欧盟“投降”?暂停反制关税 欧元EURUSD反弹是假象?需求停摆+出口41个月连跌实时报道 报道:美国考虑对俄罗斯影子船队实施新制裁官方已经证实 宠物产业升级加速 市场步入黄金发展期又一个里程碑 澳洲经济迎三重夹击:消费不振+招聘萎缩+美加税风暴!又一个里程碑 Snap第二季度营收指标不及预期,股价暴跌15%最新报道 具身智能成大厂“必争之地” 京东三个月连投6家公司专家已经证实 汉桑科技董事长王斌:让龙国智慧音频响遍全球实测是真的 债券增值税政策刺激公募委外需求 “固收+”或增配红利资产 迎丰股份:7月份公司未实施回购专家已经证实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再报亏损: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0.8亿元至1亿元 “沪泰路”强链延链 “医药城”创新创业最新进展 集泰股份: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0万股反转来了 集泰股份: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0万股官方处理结果 亿纬锂能赴港突围 龙国船舶、龙国重工,8月13日停牌!龙国重工停牌至终止上市 集泰股份: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0万股秒懂 英科再生: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88500股后续来了 龙国船舶、龙国重工,8月13日停牌!龙国重工停牌至终止上市后续反转 称项目兜底补偿款被拖欠,金达莱子公司向地方政府索赔超4000万元后续反转来了 摩根大通策略师称欧元区股票将迎来新的买入机会太强大了 美国3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创9月来最低 但略高于发行前交易水平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威富集团亏损 北面品牌强撑太强大了 美国两位前财长对美国国债市场面临的风险发出警告这么做真的好么? 美国两位前财长对美国国债市场面临的风险发出警告 乌克兰总理称与美国财长讨论了防务和投资合作 中小银行信用评级“冰火两重天” 哪些因素拖累评级 墨西哥公布解决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债务及增加投资的计划后续来了 泽连斯基说与特朗普的对话“富有成效”官方通报 流拍后再上架 中小券商股权难出手 玉米期货连续第三天下跌 美国或迎丰产反转来了 城堡证券预计系统性基金将成为对美股的做空力量实垂了 巴西总统称美国关税不合理 将邀请特朗普参加气候大会 巴西总统称美国关税不合理 将邀请特朗普参加气候大会最新进展 港交所IPO新规落地 A股赴港上市公众持股量门槛降低是真的吗? 乌克兰总理称与美国财长讨论了防务和投资合作最新进展 京东入局折扣超市 电商火拼性价比最新进展 美国计划发行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短期国债,因借款需求攀升后续来了

9月21日,由腾讯游戏学院举办的第三届腾讯游戏开发者大会(以下简称TGDC)于深圳成功举行。在游戏价值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作了“教育游戏的价值及发展趋势”主题演讲。

尚俊杰长期致力于游戏化学习、教育游戏、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教育技术领导与政策、信息技术教育等方向的研究,也是腾讯追梦计划的特聘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尚俊杰:教育游戏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为尚俊杰演讲内容】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特别高兴来到这个会场,当时讲了功能游戏和成长守护平台,如果后面讲的这个东西做好了,成长守护平台就不需要了,因为所有孩子都在游戏当中学习。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教育游戏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刚才主持人也简单介绍了,我是2004-20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开始做教育游戏研究,2008年回到北大继续做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努力把学习科学和游戏整合起来,希望让孩子们学习的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

主要是这三个小话题:为什么要用游戏?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教育游戏的未来发展趋势。

先说为什么要用游戏?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观察一下每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最初上小学的时候是不是都高高兴兴跑着去的?你们说是谁用了多长时间就把他们整成这样子了呢?(见PPT)大家看一下这个视频,《中国合伙人》里面俞敏洪在讲课。俞敏洪上完这趟可以后就决定不再当老师了就下海了。但是我个人觉得可能不是这个原因,我估计他可能有一些别的原因,就把责任归到这身上了。但事实上是真的是这样的。

当然,今天来的人都年轻,孩子都不一定上学。仔细观察孩子,孩子的学习动机丢失是非常快的。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报告,我们做了一个研究,中国学习计划报告当中讲的就是学习是什么?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如何促进学习?其中一部分,我们对小学四五年级孩子们做了学习动机的调查,我们用的动机调查问卷主要是基于Martin提出的动机与投入轮(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Wheel)。他把很多动机理论整合到一起,分成这样几个正向动机、正向投入;负向动机、负向投入。动机就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力量,投入是行为表现。

比如说动向动机,自我效能感,我觉得我能搞定,这就是动机。又比如的任务管理,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作业,能及时的完成作业,这就是正向动机、正向投入。负向动机是焦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学不好妈妈就会训我,特别焦虑紧张,因为这个原因来学数学。投入,比如说自我设限,自己给自己定了目标我这个数学考了这么低,主要原因是我爸学习不好,基因遗传的不好,所以我也别努力了,努力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是负向动机和负向投入。

我们对几千名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做了调查,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正向动机和正向投入不够好。正向动机AB是最好的,分数越高越好,这方面有一些问题。负向动机目前还好,也就是说四五六年级孩子整体来说负向动机还不错,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某一个专家看了以后跟我讲,确实小孩的孩子每一个人即使到六年级,基本上每个人还是想努力成为好学生的,所以负向动机方面还不错。但是进入初中、高中以后,有的孩子发现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以成功了,所以就开始放弃了。在校学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学生,所以整体上还不错。

当然,正向动机方面有问题,而且继续往下看,你会看到四五六年级在显著降低。虽然降低的绝对值得也许不一定多,但是从统计学意义上,学习动机确实在显著降低。比如说这个图(见PPT),正向动机、正向投入,负向动机、负向投入,这是总的,但事实是上负向动机、负向投入比较平缓。总的来说,负向动机慢慢的可以理解成越来越焦虑,开始放弃,但是还好。但是正向动机、正向投入减少。

我们测一下一年级、二年级的,看到底他们的学习动机什么时候开始下滑的。面对这种场景,怎么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但是把眼光投向另外一个领域就会发现,这些人从来没丢失过动机,一直到三四十岁。你能看到椅子背,看不到椅子腿。有一年发大水,网吧老板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停啥不能停网吧。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们都有信心坐在水里听我讲报告,我敢保证你们都能做成王者荣耀。

头缠绷带,轻伤不下火线,这是什么精神?都说90后的女孩子当不好妈妈,这个女孩子告诉大家我们一样伟大,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游戏从婴儿抓起。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都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看这个图就知道你们的合作是假的,这才是合作的最高境界,一人一只胳膊一起打游戏。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我在说笑话,北京市科协一个副**曾经跟我讲,他去巴黎的一个科技馆,看到一个大厅有三个小孩子坐着打游戏,操纵一个飞船,一个人负责开船,一个人负责拿着盾挡别人的子弹,一个人负责射击别人,三个人配合的特别好才行,否则这个人刚瞄准开船的人开走了就瞄不准了。他看了一两个小时,当然法国人也奇怪,要在我们国家打5分钟就换另一些人上去。周围一堆人看他们打了一两个小时,游戏是可以提升合作精神的。

我们看到这个场景,是不是就想到能不能把游戏用到学习当中?我们很多学者在研究可以让学习更有趣,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要知道,“做中学”是我们教育研究者的梦想,杜威当年特别强调“做中学”,但似乎做的不是特别好。可以理解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很难做到“做中学”,比如说种小麦,今年10月种下去,到明年5月去收割,小孩子早就忘了,一点兴趣都没了。

我们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近似真实的“做中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等高阶能力,有助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还在讲,00后、90后的爱国主义不比70、80后差,怎么培养出来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很特殊的培养方式,可能也挺好的。

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做一个模拟农场实验,让孩子们在农场里面管理农场,有的学生到最后结束的时候跟我说,我就在屏幕上点点鼠标就已经累的手都抽筋了,那些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地该多辛苦了?还有孩子说玩了这个游戏才深刻的理解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8周时间就没有种好葡萄,一颗葡萄都没有收到。因此,我们教育领域提出要推行游戏化学习,利用教育游戏来实现游戏化学习。狭义的游戏化学习一般是指纯电子游戏,广义的游戏化学习包括游戏机制、游戏元素设计理念等等。

在这个小部分给大家总结一下人们做事情的动机,再给大家强调一下为什么我们要用游戏?就想一想做一件事情的原因:第一,有用的事情一定会做的,能挣钱、能提职、能毕业、能找工作,一定会做的。第二,有意义,似乎没有那么直接的有好处,但是对祖国、人民有意义,比如说乐于助人,也愿意做。除此之外就是有趣,打麻将、打拖拉机,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就是憋不住,就是喜欢玩。林语堂写过一篇散文叫《论趣》,他说“人生在世名利而字,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当然他这个名和利特别特殊,有的人说不爱钱,什么都不爱,你爱什么呢?你也是追求留名千古。所以他说用名利而字可以囊括一切动机。但还有一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就是“趣”,说不清楚。

当然,还有一类事情也会去做,有压力。老板说今天下午不完成这个东西就把你开了,甚至拿一把刺刀逼着你,做还是不做?有外在压力也会做。

现在看小孩子的学习,这些东西对小孩有没有用?学习能没用吗?意识不到。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了,意识不到。小孩子靠什么学习呢?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后面有压力也很重要。你们有没有发现?或者当年你上小学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说抄10遍,就妈妈抄10遍,没有写出来的时候非常紧张。

但是什么时候就开始不紧张呢?等到五六年级的时候,你是不是慢慢就发现原来老师的话是可以不听的。比如说小学生,老师说“你,出去门口站着”,你看站着的学生就特别可怜,特别恐惧。高中老师说“出去,站着”,“出去就出去!”。过来另外一个老师“你又被老师赶出来了吗?”“那老东西让我出来站着,外面凉快”,他已经完全无所谓了。老师这个外在压力对他已经没有用了。

孩子意识不到有用、有意义,也意识不到有压力。你说你还能靠什么吸引他学习呢?有趣。所以从这点来说,有趣很重要。

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到底有哪些呢?其实很多人都在写,大家也都知道了。我们后来写了一篇文章系统的总结了一下游戏的三层核心教育价值:游戏动机,游戏思维,游戏精神。

我们想到游戏,用游戏来帮助学习,肯定是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随着年龄的提高,未必用纯粹的游戏,但是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机制用进去,所以要有游戏思维。再往顶层是游戏精神。这里实际上包括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

谈到动机,我们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谈,都是知道人身上有一个多巴胺,有一种神经元可以分泌多巴胺,这个多巴胺可以让你很兴奋、很开心。如果你身上没有多巴胺或是少了,就会发现活着像行尸走肉一样,人生没有意义,不想动,没有任何事情让你高兴起来。在大脑里主要是边缘系统,这里有一个奖赏回路,比如说你有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了,就会奖赏它,多分泌一点多巴胺,然后你就很开心。当然,比如说你吃一个巧克力,一般来说你会觉得好吃,一般人不太愿意吃青菜,所以知道茶点为什么整这些东西。如果为了省钱茶点就放一些青菜、白菜,因为分泌多巴胺比较少,就没有什么人吃了。为什么游戏能吸引孩子?游戏里面的级别、目标是不是非常清楚的?打掉这个怪、小猪就能升一级。所以都有一个个小的目标,实现之后不断的奖赏,就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但是我们教育为什么会麻烦呢?小孩子辛辛苦苦学了一学期,一考试排名倒数第二,怎么高兴起来呢?没有小目标的驱动。这是从生物学层次,或者是脑科学层次。

从心理学角度,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过人类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包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包括游戏设计者,早期有一本书叫《游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写的挺好的,都是当年纯粹的游戏设计者写的,比如说模拟城市等等,写的非常好。

这里只给大家介绍内在动机理论,Malone早期的研究就是做这些的。最初拿了80年代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自由的玩,看他们喜欢玩哪个,然后总结规律。据此又设计了一系列差不多的小游戏,这个有背景,那个没背景,这个有声音,那个没有声音,再去做实验。然后提出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的内在动机理论,第一排是针对个人的,人喜欢挑战,人就是好奇,会说话就是问为什么。妈妈被问急了,问**爸去,爸爸说到学校问老师去,老师说回家问**妈去。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回来跟我说,我们班学生都在问老师“圆的灯泡为什么能把方的房间照亮”,你要讲清楚光是什么,不容易。好奇、控制,人都喜欢控制别的人、财、物。但是有人喜欢被喜欢控制,比如说出去以后去哪玩、吃什么饭、点什么菜,虽你们。这就是被控制。比如说著名的俄罗斯方块,你打开以后不觉得控制感特别好吗?让它往走左就往左,让他往右就往右。有人统计过人最喜欢做的就是让它转圈,没事就让它转两圈。如果你的手指具有这种魔力,回到办公室看谁不高兴就把他转一圈,你觉得你的手指能停住吗?那感觉多好。当你打开俄罗斯放开的时候,你已经顾不上去思考这个游戏到底好不好?你本能的是接住。就好比这个屋子一进来这里有一个东西快掉下去了,你根本不想这个家伙是我的仇人掉下来摔碎最好,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接住。幻想,人都喜欢做白日梦。

合作,两个人一起去打怪,你说你不打了不行,四个人一起在宿舍打拖拉机,你说要去上自习,“就你是学霸,我们仨都是学学渣”,几句话之后马上坐下来说“不去了,接着打”。竞争,两个人正在PK,你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可能。后面这个翻译成尊重,也有人翻译成自尊,在游戏里面虽然是虚拟的成功,你也特别开心,不容易丢弃这种需要。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你就特别喜欢玩游戏。比如说好奇,这个猜字游戏,你随便点开上面一些块,猜下面是什么字?你点的越快,你的得分就会越高。如果你不用点就可以猜出来,就成神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有教育价值吗?第一,有助于人们认识字的结构,现在我们都是使用电脑了,很多人不会写字了。比如说在座的各位谁上来写出彝族的“彝”。这么多年只有一个女孩子写出来,她告诉我说是彝族的。建议以后大学生都开写字课,必须强迫你写字,不能让你忘记如何写字。

第二,你在脑子里想一个字的时候,你脑子里会过多少字?是不是会过很多字?这是什么思维?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我们再看一个数学游戏,什么叫二分之一?这就叫二分之一。大家别小看这个游戏,分数学习跟五六年之后的代数学习是相关的,非常重要,甚至跟大学时候的成就都是相关的。小孩子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学习差的,都是这些知识难点决定的。既能学分数,又能学图形,还能培养发散性思维,特别好的意义游戏。

再看这个分数游戏,这是一个小象,上面是火山石,下面是冰块,要恰到好处的分它,把冰块消掉,小象才能走过去。这个游戏很复杂的,基本上把分数的知识都融进去了。就学分数来说,确实用手切一切挺好的。我就跟学校讲,如果有钱,每次上课给孩子们买一堆比萨饼,让孩子们亲自分一分,你会发现效果很好。我们有一次让他们在课堂上分钱,一提分钱,孩子们分的可准了,一毛都不差。如果没有钱,就用这些软件动手,如果不动手只是听老师讲学习效果是很低的。

刚才讲了发散性思维,创造力核心。谈到创造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创造力的前提条件一定是自由的,自发的,无拘无束的,在适当的压迫之下很难迸发出创造力。所以游戏和这个是相通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创造力。

再给大家看看,各位游戏开发者可能都不愿意看的游戏,2008年的独立游戏最高奖《蜡笔物理学》。你们可能看到过这个东西而不知道背后的故事,芬兰那个年轻人每个也开发一款游戏,开发完以后他妈妈是第一个玩家,决定告诉他这个游戏好不好。开发玩这个游戏就不用再开发游戏了,就成功了。但是他妈妈玩了以后说这是什么破游戏,一点都不好玩,没有《魔兽传奇》那么丰富。当然,这个芬兰也奇怪了,那么小的地方,那么一点人,冰天雪地的,一会儿搞个《愤怒的小鸟》,一会儿搞一个诺基亚手机,创造力真的很厉害。什么原因呢?有人说天太黑在屋子里好想。但是我们基础教育现在努力学习芬兰的教育,上课时间比较短,学生玩的很快乐,成绩还很好,创造力也不缺,你不觉得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的教育形式吗?

我们看这个游戏(见PPT)上面有一个小球,点这个小球,小球就会滚动,可以画任何东西,画任何东西都具有质量和重量,都符合牛顿运动定理,我们需要借助我们画的这些东西让这个小球匝重这个星星,这一关就算过去了,70几关都过去以后,你就变成小牛顿了。

这个男孩儿开发这个游戏只用了5天时间,你们能想到吗?他背后的物理引擎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开发的。开发出来干什么呢?给老师们用来给孩子们教物理的,他用了外在形式是一个蜡笔画,这也不是他的发明,这类游戏之前也有了,只不过这类游戏之前没有重力的概念。他把物理引擎和这个游戏一合并成了一个绝品。2007年是独立游戏提名奖,2008年独立游戏最高奖。我个人认为,这是少见的几个好玩的游戏,而且真的对孩子学物理、数学、画图是有帮助的游戏,但这个男孩子说他最初并没有想开发教育游戏,他只是想开发一个游戏而已。

这个游戏确实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比如说就这一关(见PPT),在座的各位你们觉得咱们应该怎么样过呢?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小球砸重这个星星呢?一点小球,小球就会滚动往下掉。都没人敢回答了,因为太简单了,画一个斜线掉下来,顺着斜线就砸过来。如果真的把这个方法上传到官方网站,它们会给你两个字母“BS”,然后告诉你“我们不欢迎如此弱智的解法”,因为这个网站只欢迎你提交别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复杂没关系,只要是别人都没想出来的,别人都能想出来那不就是弱智吗?这是弱智解法。我们接下来看看非弱智解法(游戏演示)。有没有看到工程师的胚子?搞了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需要恰到好处的才能砸重这个星星,差一点都不行,需要不断的调整力度和大小。第四次尝试,第九次尝试,就凭着毅力,他们解这个题目会去努力,有哪个孩子有这个毅力去解一个课本题目。在教育领域特别注重探究,小孩子自己摸索出来的,他一步步的在摸索,而不是老师教给他的。看完以后你有没有感受?如此简单的问题用这么复杂的方式去解?尽浪费时间。

回想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就是这样的,面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花了无穷的方法去解,他不知道该干啥。结果没考上大学,但是这类孩子到毕业以后,到社会中游刃有余,因为他已经习惯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了。而你不是呢,不是说你不会,但是你习惯了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简单问题。当你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你有可能就被束缚了手脚。所以,不是你没有创造力,是你的创造力慢慢丢失了。我们拿这个游戏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做过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玩这个游戏,就能看出来创造力是怎么样一步步丢失的。就刚才那一关,几乎每一个小学生给你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等你到游戏开发经营这个层次你就只有那一刀了,再也想不出别的方法。但是会后有同学跟我讲,还有一个办法是从左边画一条线。

游戏思维。随着能力的提高未必要用纯粹的游戏,但是要把游戏的元素、机制用进去。这就是我们现在特别崇尚的游戏化。在商业领域现在特别热,把游戏的元素机制用起来,比如说钢琴楼梯,踩在上面能弹出钢琴的声音,就想踩一踩。这就是游戏化的内涵,把事情设计的比较有趣,让你心甘情愿做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说微信红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个人认为在微信红包里提出随机发红包这个小孩,马化腾应该给人家重奖,真的是特别重要。为什么呢?你想想,你在微信红包抢的是钱吗?有些人发一分钱的红包,连电费都不够,你都抢。你很好奇到底是一分还是两分,你想不想知道,人就是好奇。第二,几个人抢一个红包,竞争,不在乎抢到几分钱,抢的比你快。因为这两个因素它变成了游戏,因为变成了游戏,全中国人都开始玩这个了。火的这么快,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信的发展。如果微信没有微信红包,有点逊色。微信红包如果采用过去传统的给指定的人发指定金额的红包,你还会发吗?到过年了,给你的领导发了一个红包5块钱,领导说你啥意思啊?领导给你发了一个红包500元,你啥意思?多了也不少,少了也不是,没法发。现在,领导可以给下属发,下属也可以给领导发,所以变成了游戏,特别成功。

我们也在努力把这个东西用到学习中,比如说我们和北京顺义西辛小学老师合作,小学老师都喜欢给孩子发奖票,别小看那个小东西,有一张白纸盖了一个“奖”字,孩子们可激动了。我们稍微改进,在每张奖票加了唯一的二维码,拿到以后回家妈妈一扫就累计到系统里面,记住有几张奖票了。时间长了发现不仅可以记住,而且可以分析了。“孩子啊,你为什么总是拿语文奖票不拿数学奖票?数学是不是要下滑了?这就是分析功能,当然班主任、校长都可以分析。

游戏化阅读,现在很重视阅读,这个游戏化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孩子每读一本书就顺着长江往前走一段路。我们觉得挺简单的,但是小孩子好像也挺认的,为了比必须多走一步就加劲读书。台湾叶丙成教授搞了一个PaGamo还不错,把学生做题的成就都外显成一个个岛屿。原来做的一道题目别人看不到,现在做的题目越多岛就会越大越丰富,所以也有一部分人愿意来做题目。

其实游戏化不一定只是做游戏,我们现在特别重视MOOC,视频制作中也可以用游戏的方法。现在MOOC特别流行,但是重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看一会儿就不看了。能不能让他们因为有趣接着往下看呢?我们做游戏化教学法MOOC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尝试,每一个视频中间加了一个过渡视频,把整个视频分成一个大故事。这个手绘风格的背景,看着像游戏,为什么要真人讲,你们都知道假人太贵,我们只是录了三天,10张图,这一套就弄进去了,取了一个名字叫轻度游戏化。重度游戏化是我香港中文大学导师李浩文(谐音)他们做的,他和墨尔本大学的教授合作,花了400万港元,花了几个月时间把中国的传统游戏故事融入到离散数学中。

其实,游戏化不一定非得从技术,不用技术也可以了。现在在学校搞的体育课变成这样了,回想你的体育课是怎么上课的?你明明想打球,老师说跑步,深深的把喜欢的体育课变成了不想上的课。如果体育课是这样上的,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让孩子很开心。

顶层的是游戏精神,这是游戏最重要的价值。游戏是假的,但是人们对待游戏是非常认真的。游戏重过程不重结果,这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太重要了。顾明远老先生说说现在的教育过于重结果不重过程了。其实我们现在平均寿命也就80多岁,在孩子1-2岁的时间是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没有烦恼的时候,应该过的很开心、很快乐,但是你去看看现在的小孩子学习很苦,尤其是高中,我们那时候就很苦了,现在的高中生,去教室看不到人,因为每个人面前堆那么多卷子,叫刷题。有的小学生跟我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刷题了?”我们班那个学霸每天在家里刷题,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刷题。你说人生中能不能让他们过的更快乐一点呢?让他们像游戏精神一样,每天都去认真的学习,至于能不能考上名校不重要。

席勒说过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我一直怀疑是不是翻译错了?今天有游戏方面的重要人物,在田丽、邓剑老师他们可能对这个更熟。我一直以为翻译错了,难道我经常不是什么吗?后来我想一想也对。如果我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你们猜我这会儿最想干的是什么事?我特别喜欢大海,我小时候在河南林州红旗渠的故乡长大,见到最大的水面就是这么一个水塘。我特别喜欢看大海,如果我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我现在希望在海边溜达。如果你们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恐怕你们就会说其实不想听你的报告,被领导逼着来充人数。但是你为什么来了?我为什么来了?我们都是社会人,你不得不做一些社会让你做的事情。

什么时候你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呢?打牌的时候,想出大猫就出大猫,想出小猫就出小猫。所以,只有这时候你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你们说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随着生产力的显著提升,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像人一样活着。我自己现在认为特别乐观,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所以将来就会有更多人有更多时间自由自愿的做你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做你被迫做的事。从这点上和游戏精神是相通的。

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操作性的价值,它强调利用游戏来击发学习动机。游戏思维则表示超出出游戏形式,强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有意义的价值,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三者的核心联系就是深层内在动机。让人因为自己挑战好奇而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天天被外界的奖赏、压力逼着去做一件事情。其实不光是学习,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高房价,都是反人类行为的,成天被房子逼着去努力工作。这是不应该的事情,每天高高兴兴的去工作,工作就是对你最高的奖赏,不需要考虑别的事情。

再用几分钟谈一谈教育的未来发展其实,在教育领域特别重视《地平线报告—K12版》会预测未来几年哪些技术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教育会有什么发展趋势?他们经常会预告游戏化学习,基于游戏的学习,数字徽章等等会在教育当中得到应用。而且有人分析过,有几他们的报告说提出了37种新技术,但是很多后来都没有被证实,只有7种被证实了,排第一位的就是游戏化学习,确实得到了应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技术角度,游戏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相结合;和VR/AR相结合;与智能体相结合;与脑科学相结合;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移动学习最好的载体,张超勇教授他们做了一个项目,教师在地图软件中设置热点,学生拿着平板电脑走到一个地方回答一个问题,走到一个地方拍一个录像等等,叫户外移动式游戏学习。他跟我讲,过去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有些老师不一定用,我们做了实验,我们走了他们也不用了。这个东西香港老师特别喜欢用。

和智能体相结合,我们现在在搞智能设备,家里越来越多的智能体了。比如说这个小方块,如果你有三个小方块,你就可以玩一个游戏。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小电脑,有一个屏幕,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在哪里,还知道它的兄弟姐妹在哪里,知道彼此的位置和关系,这样三个人就可以玩这个游戏了,靠近就很开心。现在也是搞开源了,如果有钱的话可以买很多个游戏玩。这里有没有来自四川的人?马上就能看到这个如果做“那个东西”,你不觉得很好吗?为什么很好呢?在游戏化学习领域一定要反思和总结,才能真的学到东西,否则只是玩。为什么你打了10年麻将都没有提升,每一局都是玩。如果打完一局停下来反思一下,这样水平会有提升。但是你说我是来打牌的还是学习的?你不会干的。但如果现在用这种方法做麻将,不需要停下来反思。打完一局以后手机上马上发一个报告,在这一轮你大约出错了几张牌。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回到第几轮重新开始,因为每出的一张牌都记住了,而且还可以用大数据分析一下四川人打麻将的模式是什么,北京人打麻将的模式是什么,你不觉得很有意义吗?未来每一个教具都会变成智能体,这方面潜力无限。

和脑科学相结合,Lumosity网站做的非常好,里面有很多小游戏,培养脑的注意力等等。你搬动这个导轨,让小伙子开进站里面。如果只有三个小火车,你觉得能搞定,如果屏幕上有10个小火车还能搞定吗?注意力是学习的基本能力,特别重要。

斯坦福大学Kesler教授拿这上面的游戏对一些特纳综合症儿童做过研究,那些儿童脑子受过一些损伤,他们的数学,尤其是对空间数学学的不太好。他们后来发现玩这个游戏数学成绩提高了,脑的活动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这是教育领域特别尖端的研究部分内容,有的孩子某方面不是特别发达,我们是不是可以定制一些东西去定向的刺激那个模块。比如说手眼协调能力,怎么样定向训练呢?投篮就可以练定向协调能力,刺激那块神经区域,那块神经区域发达起来以后有助于他提升成绩。如果你不是定向去刺激,你只是毫无目的的刷题,你会发现刷那么多题还是那么差,原因何在?

关于这方面,我和学生裴蕾丝曾经花了几年时间做了20以内的加减法游戏。你们可能会说你有没有搞错,今天下午马上给你整一个40以内的加减法游戏,你搞了3年时间。为什么呢?我们首先了解加减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是打基础,这方面的知识学不好,对长远来说也有问题。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了所有跟这有关的脑科学方面的文献,他现在在香港大学读博士,做这方面的研究。阅读所有的文献,要把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找出来。比如说三通道理论,人们对数字一般有三种感觉,模拟数量,一个苹果、两个苹果,模拟数量。阿拉伯数字,1、2、3。听,看到数字1、2、3,这三个必须耦合的非常好,他的数感才好。比如说看到墙上四个点,马上能想到4,这就是数感比较好。

教育学方面,我们把人教社北师大小学一二年级的四本教材每一道题目都分析了一遍,力求这个游戏符合教育学的需求。每一关练习5以内还是10以内都按教材来,不同的关卡,哪一关是模拟向数字数量转换,都是考虑过的。比如说左边这个,模拟对模拟,上面小怪兽占两个位置,下面拖两个位置上去消掉。下面数字写着2,虽然只是一个位置,需要两个小方块,这就是转化的数量。我们简单看看这个小游戏(游戏展示)简单来说,如果真的想开发真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游戏,需要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教育成果跟游戏设计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做的实验研究,觉得效果还不错。

通过这个实验,也发现这类游戏开发的难度,主要在如何能真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有的游戏说开发的很好,小孩子玩的很开心。有一次我在做实验,我说你在干啥?总是拖着那只牛走来走去呢?孩子说你不觉得这样很快乐吗?很好玩吗?

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应用角度,现在的前景特别广阔APP小游戏应用于于幼儿教育,小游戏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情景类教育游戏和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游戏化和STEAM、创客、编程教育相结合。游戏化和课外学习、教学管理相结合,游戏化和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我和他们说老年人要玩游戏,防止老年痴呆症,必须老子动。老人叫“老小孩”,不好玩的东西老人也没有动机玩,他的多巴胺分泌的本来就少,要想办法刺激他们玩,减少老年人痴呆症。

这是和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见PPT)这是一个小游戏,放在手机上的抖动者,可以摇晃着手机让分数落到指定位置,身体也要参与。比如说在维斯康辛他们搞了一个湖泊,一个真实的湖泊,小孩子可以在湖里面做虚拟的实验。在座的各位游戏开发者,如果你们真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话,有条件的话给中国孩子搞一条数字长江、数字黄河、数字洞庭湖,真的很重要。有一个数字模型,小孩子都可以依托它做一些数字实验,因为真的去湖边是比较危险的。包括编程,现在全世界都在搞MIT的scratch,这种编程学习一定要跟游戏化相结合,我们也做过这样的研究,而且在一些学校用过了,确实要把游戏化和编程教育相结合,把它做的像游戏一样,确实能提升它的计算思维。

未来发展趋势,从学习角度来说,利用游戏促进自主学习,我们特别希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没有动机何来自主?促进探究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翻转学习。这些学习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挺高的。被动式学习,坐在教室里听,反正只要坐着都行,比较容易。当然这些都得有动机,比较难。

北大学习科学实验室的理想和希望,希望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怎样促进有效的学习?怎样用技术促进有效的学习。特别希望和各位一起合作,努力让我们的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不管你有没有错过过去20年游戏产业的发展,未来10-20年你要抓住教育游戏了,一定前景广阔,教育游戏的春天真的来了。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