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06
珍酒李渡: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38.3%至41.9% 辉瑞上调盈利预期 成本削减抵消销售前景平平的影响 墨西哥公布解决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债务及增加投资的计划学习了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 改革攻坚与产业升级成主要发力方向 业绩公布后 ADM有望创下10月以来最高收盘 以色列据悉考虑全面接管加沙 内塔尼亚胡计划本周最终确定战略 不顾特朗普关税威胁 印度高级官员仍将访问俄罗斯实测是真的 公募加码、ETF爆量、南向破纪录 港股后市机会在哪儿?实测是真的 民航量价正循环效应渐显 暑期支线航空潜力释放实垂了 美国3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创9月来最低 但略高于发行前交易水平实测是真的 原糖跌至一个月低点 因巴西产量强劲而需求疲软 中报季也是估值重估期实垂了 以色列据悉考虑全面接管加沙 内塔尼亚胡计划本周最终确定战略官方处理结果 欧洲债市:德债窄幅波动 英债小幅下滑 英国央行降息预期略有降温秒懂 民航量价正循环效应渐显 暑期支线航空潜力释放 短债高峰来了:美国财政部本周拟创纪录发行千亿四周期国债官方通报来了 市场押注美联储降息,黄金在3350美元关键支撑位附近反弹 珍酒李渡:预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38.3%至41.9%实时报道 深度|理想汽车赢了碰撞,乘龙汽车赢了市场 交行湖南省分行助力长株潭物流枢纽低碳升级实时报道 趣睡科技股东中哲潘火减持36万股完毕 深圳市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人工智能专委会考察云天励飞与红秀资本官方处理结果 德迈仕: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事项尚在进行中 华为宣布CANN全面开源开放,共建昇腾生态后续来了 华为宣布CANN全面开源开放,共建昇腾生态官方通报来了 龙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935.7万股 每股作价约5.51港元后续来了 紫金银行:拟不再设立监事会太强大了 太平洋计算机周报(20250728-20250803):微软、Meta业绩超预期,GPT-5发布在即最新进展 沃顿科技: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股东人数为33673户 华天酒店:公司目前持有华惯科技5%的股权又一个里程碑 ETF日报:随着游戏公司进入新游周期及AI+游戏的持续催化,有望实现估值提振和基本面向好,可关注游戏ETF A股大爆发,紧急解读! ETF日报:随着游戏公司进入新游周期及AI+游戏的持续催化,有望实现估值提振和基本面向好,可关注游戏ETF后续反转来了 央行等七部门: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港股5日涨0.68% 收报24902.53点是真的? 红墙股份股东广东科创计划减持不超过212万股后续反转 【人事】请注意!多家有线公司发生高管变动实测是真的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美国不会从韩国投资中获得90%的利润后续反转 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如何执行?一线调研:部分省市曾有先例,银行静待细则出台是真的? 银行全线“转牛”,农业银行再创新高,浦发银行涨超4%,百亿银行ETF(512800)上涨1.5%,日线3连阳! 前程无忧《校园招聘白皮书2025》:毕业生总量攀高校园招聘进入“质变”时代官方处理结果 入选“2025浙商ESG经典100”榜单!南华期货书写可持续发展答卷太强大了 招商基金董事长,应该很快要换人了实测是真的 谁更赚钱?对比中美三大运营商 道明证券:认为美联储10月恢复降息的可能性更大是真的吗? 2025年7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成交量同比增长48.89%后续反转来了 A股银行股稳步上涨,浦发银行涨超4%最新报道 道明证券:认为美联储10月恢复降息的可能性更大后续反转来了 【人事】请注意!多家有线公司发生高管变动实垂了 普洛药业参加2025 CMC-CHINA 博览会,入选多个榜单!太强大了 大模型下一个飞跃?OpenAI的“新突破”:通用验证器是真的? 电视广播重申对2025年度EBITDA按年持续改善及实现正数净利润的预期实测是真的 新加坡2025年6月零售销售年率升至2.3%后续来了 特朗普儿子企业再次“借壳”上市,利益冲突引质疑官方通报来了

这是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记者试图找到国内几家成熟的VR产业里的公司,不管是从事硬件生产,还是VR内容制作,但遗憾的是,行业内形成稳定而成熟经营模式的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投资方的热情却很高,生怕失去这个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机会,因此许多项目虽然并不一定成熟,但估值也跟着水涨船高。2016年被认为是VR元年,但真正的市场爆发点会在哪里?现在似乎还看不出来。本报记者 吴燕雨 北京报道导读李熠的初步成功得益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噱头,虽然产品并不完美。但国内大多数VR内容制造公司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大多还处在烧钱的阶段。在北京南五环外的一间办公室里,堆满了芯片和电路板,角落里随处可见Oculus头盔和HTC Vive。

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VR行业调查

这里是郭林的办公室,他曾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教授,2009年就开始研究VR,几年前他下海创业,创办了一家叫“光影无限”的公司。4月8日上午,在等待了十几分钟之后,这位30多岁的中年男人上来了,他穿了一件格子衬衫和牛仔裤,卷曲的头发似乎有几天没洗。更多的时候,他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的目标很明确——开发一款VR游戏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也不得不接一些针对特定客户的小商业项目,以维持公司的运作。无论是在股权投资市场,还是二级市场,VR都是一个火热的概念。但在现实却有些“残酷”。记者在半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多家硬件研发和生产商、内容制作方,但却很难找到提供成熟VR产品、有成熟盈利模式的国内公司。硬件的技术仍有许多不过关,内容十分匮乏,而且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却仍不清晰,不过投资方的热情却很高。“大家都在摸索。”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硬件制造商技术上普遍比较落后,主要是承接国外巨头提供的单子,技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上以VR名义出现的产品却是鱼龙混杂,有些甚至完全不是VR。郭林对VR游戏的前景很看好,在他的实验室里,他向记者介绍一款新的硬件产品,他正在开发适配的游戏,“这个带来的体验是颠覆性的。”他兴奋地说。像他一样,虽然现实很尴尬,但理想很丰满,许多人都在为他们的梦想而努力。根据Digi Capital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AR与VR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然而,现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似乎还存在重重困难。幸运儿“这个月开始,我们就可以盈利了。”在东直门的办公室里,无忧我房的创始人李熠告诉记者。他刚从美国参加GTC峰会回来。交谈中,30岁的他难以掩饰行业利好和公司盈利带给他的兴奋感。无忧我房是一家利用VR看房的公司,帮助开发商卖更多的房子。今年3月就拿到了50个订单,这是过去半年的总和。记者试图寻觅已经实现或接近盈利的VR内容制作公司,无忧我房被认为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公司很少。虽然他们的公司去年才成立。但李熠说,他们很快会成为中国VR内容领域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他的商业模式并不主流,完全与娱乐、网游没有关系,而是在房地产领域。2014年年底,李熠在硅谷附近拜访了一家VR看房的公司,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VR看房。基于过去在房地产行业的从业经历,他觉得这是一门好生意,“第一,做出产品的时间很快;第二,相比于传统样板间的搭建,成本低;第三,可以实现异地看房;第四,可以个性化切换定制。”回国后,他开始通过众筹方式筹集资金。2015年1月,首期项目筹到2450万,4月份就突破了亿元。于是,无忧我房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短时期募集到这么多资金,并不完全是VR的因素,还包括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去年5月,李熠开发了第一款VR看房内容产品“VR样板间”,适配于oculus。但这款产品有缺陷,交互性并不好。不过,即使如此,7月份他就收到了订单,市场关心的是VR这个噱头。去年10月,基于HTC VIVE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发布后,李熠又拿到了绿地的单子。截至记者采访时,公司已经有了100多个订单。在他们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李熠列出的合作伙伴有包括了万科、绿地在内的多家地产企业。李熠的初步成功得益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噱头,虽然产品并不完美。但国内大多数VR内容制造公司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大多还处在烧钱的阶段。以VR电影为例,保守估计,一部VR电影制作成本是普通电影的4-6倍,而且其播放渠道还依赖于VR的硬件设备。市场上号称的VR看房的公司已出现了多家。“VR买房,这是我的下一个计划。”李熠说。他计划在一年内实现这个愿望。VR内容正处于爆发的前夜,但不是每个人都找到了“爆点”。盲人摸象兰亭数字是国内一家较早介入VR内容制作的公司,今年3月初,获得三家上市公司3150万人民币的Pre-A投资,估值2.1亿。此前,兰亭已经获得了华闻传媒2000万的投资。庄继顺对记者说,过去一年,他最真实的感受是迷茫。由于内容市场还在早期,爆发的方向并不清晰,庄继顺觉得无处发力。为了找到爆发的方向,兰亭数字去年拍了近80部VR视频,涉及包括旅游、直播、赛事、电影等。当时,旅游是业内比较看好的方向之一,庄继顺决定首先尝试,但也是首先被他放弃的方向。 “它的商业逻辑是不通的,这个领域走B端是可以的,但市场不大。而且C端黏性极差,用户付费观看一次或许可以,再往后就做不下去。”他说,“内容真正的爆发一定在C端。”于是,经过视频数据倒推,他们锁定了下一个方向:泛娱乐。比如,通过VR直播观看明星演唱会,通过粉丝经济赚钱。但这条路目前也还难言找到了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与庄继顺一样,试图找到VR内容风口的还有很多。VR游戏被认为是最热门的方向之一。郭林曾是北大软件和微电子学院的教授,2009年就开始研究VR技术。201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光影无限,但遇到了资金困境。初创阶段,为了保证现金流,公司只得接一些商业合作,包括汽车、房地产在内的“to B”项目,以维持公司的运营。但郭林真正的目的是开发一款VR游戏。“VR最核心技术是游戏的实时渲染,这个技术在北大我就在研发了,做虚拟校园、三维建模,在屏幕上看到三维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技术存在相通之处。”拿到HTC Vive样机后,他利用Vive的优势开发了一款游戏的demo(测试版)。在HTC Vive适配的游戏中,这款游戏是唯一可以联机操作的,这也是HTC看重他的原因。尽管如此,郭林能拿出的也只有测试版,能不能真的开发一套完整成熟的游戏还是个考验。寻找代工厂与VR内容制作领域的尴尬境地有些类似,硬件设备的技术成熟度也还在摸索之中。已经估值8亿的乐相科技是国内硬件领域的典型之一。通过和三星OLED屏幕合作,这家公司取得了在这个初创行业里的江湖地位。在VR的硬件设备中,OLED屏幕至关重要。三星在此领域一家独大,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2014年,国内VR硬件市场刚起步不久,涌现出了以乐相科技、蚁视、3Glasses为代表的一批硬件企业。经过将近持续一年的努力,去年3月,乐相成为唯一一家和三星合作的公司。双方合作之后,他们制定了一个任务:2015年7月实现大朋第二代头盔E2量产。如何实现量产,是乐相的难题,也是几乎所有VR硬件公司的困难。由于VR头盔是一个新的产品形态,国内工厂几乎没有生产经验,甚至从未接触过这类产品形态,生产难度大,加上订单量小,几乎没有工厂愿意接单。和工厂磨合过程很艰难,乐相产品部负责人Scott每天都去工厂刷脸,泡在老板办公室喝茶。茶喝的多了,混了脸熟,工厂开始觉得过意不去,就安排了工程与他们对接。生产中繁琐的细节问题逐渐暴露。“很多环节都是非标的,工人不知道怎么做,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每天泡在产线,和工厂一起无数次打样,并把关键物料同时放在3-4个工厂同时打样。“经常半夜两点还在工厂倒腾,结束了不知道去哪里睡。”凌晨一点,Scott给记者发了这样的微信,当时的他正在深圳某工厂旁边的酒店里,明天一早还要去塑胶厂。如今,按照乐相公开的数据,这款OLED屏幕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3%,其中PC端占有率超过68%。为了更高的出货量,Scott要继续深入工厂,解决这个连Oculus都会遇到的产能问题。

相关文章